
上海置地广场。徐凡淋/摄
实体商业并不会完全消失,特色明显,体验感强,适应年轻人多元化、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商业,仍会有广阔发展空间。
徐凡淋/发自上海
12月9日晚,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了26年的老牌商场上海置地广场商厦发布闭店公告。公告称上海置地广场将于2023年1月31日晚10时营业结束后正式闭店终止经营,原因是“商厦与业主的租赁合同期限届满。”
与此同时,商厦方面提醒持有置尊卡(储值卡)的顾客,在2023年1月31日前到店使用,若逾期余额未使用完毕,可于2023年2月15日前办理退卡手续,商厦方面会在约定日期内予以退款;持有商厦会员卡的顾客,可在2023年1月31日参加积分兑换活动,逾期积分自动清零。
公告发布后第二天,正逢周末,记者前往该商厦实探,商场内不少商家陆续推出1折、3折、5折等促销活动,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往,商厦方面表示终止营业前,商场会继续正常营业,开展大折扣的闭店清仓,会员积分抵扣等促销活动。
对于该商场的后续经营,置地广场租赁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商场1~8楼已经出售,现有业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,未来可能还是做商场,新房东要重新装修,换一种新的业态。
对于这家上海老牌商场的闭店,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对记者表示,近年来随着电商等新商业业态的兴起,多数实体商业受到了明显的冲击,上海南京路、淮海路上不少曾经经营很好的商场也都受到影响。类似上海置地广场这样的老牌商场,受新商业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,可能经营效益会受到影响,租约到期,将物业投入更有效益的业态中是必然。
曾经的标杆商场面临闭店

一楼因将闭店吸引了不少客流。徐凡淋/摄
曾跻身上海单体百货销售额排名前五,也将黯然离场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上海置地广场创立于1997年1月9日,位于上海最具商业价值的黄金地段,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中段,毗邻外滩,商场门口便有地铁2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。商厦共10层,地下2层,地上8层,营业面积25000平方米,是一家定位于时尚消费且流行聚焦的超高型单体购物商厦。
根据上海市地方志官网资料,置地广场曾是上海业绩拔尖的商厦,2005年置地广场全年销售额8.08亿元,销售额居全市单体百货店第7位;2008年金融危机时,置地广场销售额9.76亿元,单体百货销售额排名由第7名上升至第5名;2010年置地广场销售额同比增长8631万元,全年以10.88亿元的销售额创历史新高。
闭店公告发布后的首个周六日,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,商场一改往日的冷清,汇聚不少人流,有不少消费者听闻置地广场要闭店特地赶来,二楼三楼的女装品牌纷纷推出3折、5折、买200送200等优惠,一楼的女鞋专柜打出5折优惠,现场很是热闹,一楼一家男装品牌1折特卖更吸引了不少客群。

一楼1折的男装品牌。徐凡淋/摄
二楼一女装品牌店主告诉记者:“这两天不断有老顾客前来打探置地广场的情况,消息已经传出去了,现在刚上市的冬装新款打5折,部分3折,这几年生意不好做,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在闭店前多卖点,可能会陆续推出更大力度的优惠。”
“听说商场关店虽然很是不舍,但的确很久没来了。”在商场二楼一名正在选购服装的刘女士告诉记者:“以前置地广场跨年大促人潮涌动,很热闹,日常穿戴都到这买,现在是能网购就网购,有时商场打折促销,但还是网购更便宜。”
同样选购服装的另一位张女士则告诉记者:“现在商场经营生意太萧条了,很多小时候经常去的店慢慢都消失了,去年班尼路店关门的时候200元买了10件衣服,这次也是抱着捡漏的心态过来。”
“开了26年的商场闭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这26年来无论购物环境、消费方式、客群还是商品本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也到了需要闭店调整的时候了。”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,在网购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以及友商的发展竞争,以商品售卖为核心的经营方式,需要向以精英客群和客流,更加注重体验感和场景化的新思路转变,否则很难赢得市场,重获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