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头条 科技 房产 视频 家居 时尚 旅游 汽车 理财 教育 健康

教育

旗下栏目:

初中读物出现“惊悚”诗,引家长热议:画面感太强,看了背脊发凉

来源:未知 编辑:肖娴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3-01-07 13:45

初中写作专刊上,出现了一首“惊悚”诗歌。

由于画面感很强,故而引起了一些家长的担忧:

“这样的诗,大人看了都会背脊发凉,根本不适合孩子读”。

诗歌是这样写的:

“晚上/我拿手电筒/往河里照/半年前淹死的那个小孩

在水里写作业/他看见有光/就抬起头/冲我笑”。

据了解,这首现代诗的名字叫作《河》。

刊登于《现代写作》初中专刊上,作者名叫姜二妮,又名姜二嫚。

查阅她的资料,我发现2007年出生的她已经创作了1000余首诗歌。

而《河》这首诗,正是她在11岁灵感突发时写下的。

此诗一经刊登,就在网上掀起了“轩然大波”,有部分家长说:

“不知孩子看了这首诗后,晚上会不会做噩梦”?

“诗歌采用第一人称‘我’,让人越读越有真实感,‘冲我笑’三个字放在最后,容易咀嚼回味,引发不适当的联想”。

不过话说回来了,11岁的姜二嫚为何会写出这样的诗词?

《河》到底适不适合刊登在初中读物上呢?

2

姜二嫚与诗歌的“情愫”从小时候就开始了,或许我们能在她的人生经历中,找到一丝关于《河》的头绪。

2007年12月26日,姜二嫚出生在杭州,她还有一个姐姐叫作姜馨贺,是出了名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而她的到来对整个家庭来说如同锦上添花。

不过从她记事开始,就觉得父亲有些“偏心”,因为他总夸姐姐写的诗。

“如果这就是诗歌的话,那我也会写”。

为了引起父亲的关注,3岁的姜二嫚试着创作了第一首诗《大梅沙》:

“大梅沙在此/我们路过这里/月光之下/有条纹的星星亮晶晶”。

当时姜二嫚还不会写字,突然来灵感时,就请父亲帮忙记录下口述的内容。

直到如今,父亲已经记录了带有女儿们原创诗句的成长笔记43本,每一首诗词都有属于它的故事。

父亲把女儿的诗看了很多遍,可姜二嫚写下的词和诗中的逻辑,有一些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。

比如说《大梅沙》中“有条纹”的星星,指的究竟是什么?

再比如说,姜二嫚7岁那年,写了首《灯》,瞬间火爆了全网:

“灯把黑夜/烫了一个洞”。

这句看似不相关,没有逻辑诗词,却又让人哑口难辨,因为画面好像已经出现在你的眼前。

刚开始时,父亲不懂为何要用“烫”字,于是向女儿提出了帮忙修改诗词的建议。

可姜二嫚听后立刻拒绝了:“你不能改我的东西,你要是改了我就不要了”。

父亲听罢,再也没干涉过她写下的内容。

后来据姜二嫚所说,父亲才得知在写《灯》的那段时间里,女儿迷恋上了玩打火机。

姜二嫚走红后,《诗刊》、《新世纪诗典》,都纷纷引用了她的诗词。

余秀华说:“姜二嫚的诗天真烂漫,她的手指向哪里,诗就出在哪里”。

在写《河》之前,姜二嫚的父母常常带着她和姐姐出门。

他们去过游乐场、动物园,也去过菜市场、城中村。
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责任编辑: 肖娴
本网转载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信息,内容均来源于网络,并不代表本网观点,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。


频道精选